不同的投資策略就會有不同的資產組合方式出現。在談資產類別這篇文章中,資產分類方式主要是以地區為基礎來做一分類。這個假設是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會因國家的政策及臨近地區國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發展,因此以國家或地區為基礎來組合您的投資會讓您較有機會取得各個地區因經濟成長所帶來的投資效益。但有另一種投資策略是以景氣循環為基礎來發展,由這種投資策略所組合而成的投資組合就稱為Permanent Portfolio。
它首先由 Harry Browne 提出,並且在1982年以此投資策略成立一檔基金(Permanent Portfolio Fund)。
我們都知道景氣有四個主要循環:繁華(Prosperity)、通膨(Inflation)、衰退(Recession)及通縮(Deflation)。跟據這四個循環,Browne 提出將資產分成四等分,分別投資於:股票、長期國庫券、現金及貴金屬,來分別對抗這四個經濟循環。
當繁華期時,由於各公司的獲利都會受益於經濟的繁榮,此時股票會是最好的投資標的。通膨時,一些抗通膨的產品較能保值,例如抗通膨債券或黃金。當景氣步入衰退時,所有的資產價值都會降低,此時保有現金會是最安全的方式。通縮時則建議持有長期的國庫券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收入。
若將這4種資產類別組合在投資組合裡,則不管在任何一種經濟循環都會有至少一種資產類別表現相對較好。
另外由於Permanent Portfolio的特性,它的配置比例比較容易偏移,這意味著我們必須透過再平衡以進一步提高獲利。也就是說當平衡偏移過大時,我們可賣掉部份表現相對較好的資產以保有部份獲利;同時買入表現相對較差的資產,低點買入以等待下次經濟循環。
接下來我們來比較一下這種投資組合(Permanent Portfolio)和之前所提懶人投資組合(Lazy Portfolio)的表現比較:
報酬 | 波動 | 最大跌幅 | |
Lazy Portfolio | 7.02% | 17.64% | -36.44% |
Permanent Portfolio | 5.26% | 12.07% | -27.17% |
資料區間: 2007/4/10 ~ 2013/10/15
在過去六年半以來,懶人投資組合有較好的表現績效。但有幾點是要提醒讀者注意的:
- 雖然懶人投資組合雖然在過去六年來投資報酬較高,但同時它的波動也較大。尤其在2008年時它的跌幅超過35%,這些都是在投資前一並要考慮的因素,並不是每人都喜歡這麼大的波動及跌幅。
- Permanent Portfolio 有相對較高的內扣費用 (0.69%),若您有能力自行組合標的的話,內扣費用有機會降至約0.1%~0.2%左右。這代表著您的績效有機會增加約0.5%。
- 上述的數據中,懶人投資組合並未執行再平衡;但Permanent Portfolio是一檔基金,它會每年在自己的投資組合內執行再平衡。通常執行再平衡得當的話,會大約比長期持有策略多大約1%左右的報酬。